其他

WeChat ID wenhuachanyepinglun Intro 观点、见识、干货,已运营三年多,业内最专注、最专业的文化产业公众号!内容、商学、咨询、资本,跨界与融合的交流平台,中国文化产业的立交桥! 文化产业评论:自上世纪译制片风靡大江南本时,配音演员便逐渐被大众所熟知。直至今天,配音行业也未完全成为独立的行业形态,配音演员消逝于幕后,甚至片尾字幕都未曾出现他们的名字。在动画产业方面,日本二次元声优产业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有很多专门的声优学校来培养人才,而且经过激烈的竞争淘汰,现在能站在一线的声优可以说都是精英部队。相比起来,中国的配音演员的现状又是怎样的,中国要达到的成熟的配音演员产业化之路还有多远?   作者:王童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邢成斌   自上世纪译制片风靡大江南本时,配音演员便逐渐被大众所熟知。90年代后,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配音行业不得不接受体制化的改变,直至今天,配音行业也未完全成为独立的行业形态,配音演员消逝于幕后,甚至片尾字幕都未曾出现他们的名字。   在动画产业(本文提到的动画配音演员只谈动画方面)方面,中国的配音演员(日本称声优,至于有争议日本的声优和中国的配音演员能否划等号暂且不谈,为方便叙述和理解,本文提到的中国的配音演员和日本声优是同一个职业的称呼)的现状又是怎样的,中国要达到的成熟的配音演员产业化之路还有多远?     一、国内动画配音产业   1、国内动画配音历史   改革开放前,国内动画的繁荣时期,动画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很多动画经典之作,风格也多种多样,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这一时期的动画配音一方面呈现出对传统艺术的继承,有的动画角色的配音是特地参考戏剧中的语言特点加以创作的;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动画片剧本对文学作品依赖性较强,动画配音文本独立性较低,多改自文学作品,有的作品几乎是将文学作品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   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动画产业的迅速发展,动画配音行业出现了几股新兴力量。   一是明星配音,由于缺少专业的配音演员,许多动画片的配音工作都是由影视明星而非专门的配音演员担任。一方面明星作为专业的演员,在对声音的把握方面受过专业的训练,比其它非专业人士更容易胜任动画配音这一工作,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会引起明星效应,给投资商带来更大的保障。   二是方言动画配音,四川话、广东话、陕西话、河南话等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也出现了对动画经典作品的方言戏谑、改编等,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2、国内动画配音现状   (1)产业链不完善,人才质量、数量亟需提高,配音行业需要被更多地关注   现有动画产业链的不完善,使得动画配音行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走出困境。这种不完整的产业模式造成我国动画产业难以取得较大的和可持续性经济收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动画行业发展的速度,因而影响动画配音行业的停滞不前。   缺乏专业的动画配音队伍,我国目前的动画配音主要靠影视配音演员、艺人、出身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的人士,配音质量时常不如人意。并且动画配音人才培养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国内目前除了几家院校开设了专门的配音专业,少量院校开设了相关的兴趣课程外,还有一些私立非专业的社会培训机构,但质量往往不高,这样的人才培养规模是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动画市场需求的。   动画配音行业受关注程度偏低,动画作品制作单位往往处于商业利益的考虑,愿意花费大量资金聘请明星配音,却少有愿意花费高价聘请配音演员。   (2)知名声优开始抛头露面,粉丝团渐成规模     近几年来,中国的动画声优不再仅仅活动在幕后,有很多声优也逐渐走出幕后,开始活动在大众视野下,微博互动或者线下活动渐渐兴起,虽然规模还不大,但是无疑是在为国内声优的商业化缓慢铺路。     以北斗企鹅工作室为例,山新(第一位中文电子歌姬洛天依的声源,在国漫《罗小黑战记》中一人饰演多个角色)、皇贞季(八卦一下…这位和山新是两口子,咳咳)、刘明月、李兰陵等众多声优参与多部影视动画的演出(在大陆引进的日漫电影《樱挑小丸子》《海贼王之黄金城》中都有精彩的演出),众人在微博、B站都有自己的官方账号和各自的粉丝,北斗企鹅也在B站开了官方账号,上传一些配音中的花絮或者演员们的即兴演出视频,北斗企鹅工作室便逐渐被二次元的小伙伴们所熟知。     (3)动画配音行业吸引各方资本进入,动画产业经济前景良好   动画配音在我国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所有比赛、奖项中都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但是这种现象已经逐渐有所缓解,开始出现了一些以配音为主题的比赛。资本在看好国漫发展的同时也在逐渐注意到配音行业的利润和将来丰厚的循环人才回报,在人才积累之后,自然会对这个圈子形成良性循环。而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势必要影响行业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甚至投资开办培训机构,这无疑对配音人才的专业化培养铺展一条道路。   目前,动画片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市场需求和动画产业壮大的空间也非常大。随着近几年国家政策前所未有的大力扶植,动漫基地、动漫节等不断设立。中国动画具有不可辩驳的巨大市场和生产潜力。而几乎每一部动画片都不可缺少配音演员,所以随之而来的是对配音演员的巨大需求。   二、日本二次元声优的产业化运营   说起日漫声优,想必很多小伙伴追一部番剧就是冲声优去的,水树奈奈,泽城美雪,钉宫理惠,福山润,神谷浩史…看日漫的人想必对这些名字都不陌生,声优和导演、编剧一样可以成为一种“品牌”,成为动画片开播前的一种宣传噱头。而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1、日本声优产业化进程   日本的声优浪潮开端于1970年代的进口片与电视剧配音,而后沉寂了近十年,伴随着80、90年代日本动漫走向巅峰而诞生。其中更多的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动画的宣传中,幕后人员的出镜率和知名度相对较低(当然也有知名的导演或者编剧为自己的作品进行宣传,前提是有足够的名气和影响力),而动画作品每年产量巨大,使用知名艺人配音作为宣传点得不偿失。而动画宣传又需要将二次元产品三次元化,这时候声优就成为了商人们考虑的重点。而且声优相对其它艺人来说,神秘感更强,身价更低,但在核心观众群体中知名度也足够,也就成为了宣传中最具性价比的存在。   2、日本声优产业化现状   日本二次元声优产业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有很多专门的声优学校来培养人才,而且经过激烈的竞争淘汰,现在能站在一线的声优可以说都是精英部队。声优签约不同的公司,公司安排各种活动,之后声优的事业可以进一步扩展,甚至可以开自己的演唱会,出道成为歌星或者因为表演水平高、外型条件好而转型为真人影视剧的演员。   三、日本声优发展模式的对我国的启示   1、运用商业化的管理运营模式   树立商业化的运营意识,将配音作为影视、动画、游戏等作品商业运营的重要环节,让配音成为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顺应市场规律,创作出辨别率高、特色鲜明、受众喜爱的配音作品;建立商业化的配音演员管理模式。 也可效仿日本的声优事务所,建立商业化的配音演员经纪公司,对配音演员的事业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规划,对配音演员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配音工作因为其特殊的创作环境,对创作者的声音能力和创作心理都有着特殊的要求,想要成为配音演员必须要经过科学的、严格的、系统的训练,所以,配音行业的发展要从最基本的教育做起。   2、国漫兴起才能带动配音行业需求   日本声优行业的繁荣和日漫本身产业链的完善、产业的成熟有分不开的关系,中国声优行业长期得不到重视的也是中国动漫难以形成产业,十几年来艰难发展的缩影。   上世纪末,伴随着广电制播分离,中国动画原本是可以走上与电视剧相似的电视台收片的道路的。但这个时候出现了三件事:体制改革之后,动画制作公司对于未来的迷茫,导致人员流失,动画质量降低,并且原创动画成本太高,一些加工公司并不能胜任这一任务;盗版泛滥;动画厂商购买国外动画片版权,低价甚至免费送给电视台播放。   三个原因的联合打压下,导致国漫十几年内在电视台基本失去声音(当然反复重播之前的动画作品不能算是产业化发展)。原本如果当时动画市场没有归于沉寂,那么动漫的商业化进程到今天会达到相当可观的规模,也就有可能出现声优市场。   但90年代的没落(这一代人没有培养出大范围的国漫忠实观众,反而为日漫、欧美动漫培养了大批粉丝)、21世纪网络的发展(获取国外动漫资源越来越方便),让国产动画无奈之下只能去做低龄市场(12岁以上的人基本没有看国漫的)(当然这几年国漫的迅速发展另说,世纪初的时候中国动画的确几乎一片空白)。   而要从21世纪开始重新培养观众来创造完整的动漫产业则又是几十年的过程【国漫大概是从2010年左右才开始在儿童人群中有比较大的影响力的(喜羊羊、熊出没的胜利),受众基本为00后。按照这个年龄算至少要等00后在30岁左右才能成为动漫产业的中坚力量,那么需要到2030年左右,中国动漫行业才有可能初步走向成熟。本来如果在1990年左右就做到这一步的话,国漫境况应该比现在好太多吧】。   声优行业的产业化进程在无形中被延后多年,而近几年国漫声优逐渐回归大众视野也和国漫的不断发展有莫大的联系,随着国漫市场这个蛋糕越做越大,慢慢的,配音演员也能从中分一杯羹,北斗企鹅的发展正见证了这一过程,即使力量并不算大,并且在地域上说集中于北京,其他城市相关的发展依旧缓慢,但是这依然算是很大的进步,需要来自各界的支持和鼓励,也需要从业人员的坚持和不断奋斗。   总结:   国产动画配音行业应该借鉴日本声优产业发展所得来的丰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改变以往动画配音行业一片散沙的局面,改变配音员各自为战的旧局面,建立起一个可持续运行的动画配音市场,用优秀的配音去促成优秀的动画作品。   二次元配音科普   1、对比三次元影视剧的配音演员,二次元声优的优势在哪里?(主要指二次元动画行业)   动画中的角色声音的意义分为两种:一种是演员被导演或者编剧要求演绎出符合角色性格的声音;一种是以演员本身的声音为参考蓝本,构想出配合这种声音的动画人物,突出配音工作者的声音特色(日本某些动画会采用这种方案)。   这两种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当一个配音演员的声音有名到足够有辨识度,制片方为了降低宣传成本,将配音演员本身当作很好的宣传点,自然会考虑第二种方式来对配音演员的声音进行极致包装。当然这是建立在成熟的市场化机制下的模式。   而在三次元中,貌似不存在这个现象,因为屏幕面前总是有真人在表演,宣传也是倾向于利用真人演员的影响力,用后期配音演员来为影视剧宣传……怎么说都感觉怪怪的。   并且,因为是为虚拟人物配音,所以不存在“原声”这个概念。观众也都知道他们喜欢的动画人物背后必定有配音演员的存在(没有声音的动画不在讨论范围内),而且从观众角度说,非常容易因为喜欢这个动画人物而喜欢上他(她)背后的声优,由此声优赢得了自己的粉丝,其范围之大,受众之广,甚至不亚于真人明星的影响力(所以说配音演员也是演员的一种,也可以产生明星效应)。   2、国外动画角色的配音模式   一种是先配音后动画(3D居多,欧美的动画电影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合成之后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幕后的配音与我们在荧幕前看到的形象(通常口型和声音都对得上,和真人影视剧基本没差)合二为一不是生造出来的,而是从最开始就让他们提前慢慢融合在动画角色里。其成功之处在于这种模式给配音演员足够的时间去揣摩并体会其角色的性格。   流程通常是这样的:首先由故事编剧部门编写故事;然后制片厂先对明星的声音进行对比,看看动画片中各角色的声音由哪位明星(国外基本是表演演员同时也能胜任配音演员一职)演绎更吻合所有的台词;录制完成后,再根据明星的现场发挥设计动画角色的表情和动作。   另一种是先动画后配音,此种主要以日本为例,他们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配音演员,有足够的人员供给他们选择适合他们角色的音质。动画的声音赋予角色性格与情感,展示着剧情的发展,使这个完全虚拟的动画世界变得更加真实。 长按二维码关注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